學員對象

《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》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

HD Angel - CEO & 高效能人才 | 2016-05-09 | 

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,有何共通點?
我至今所見識過的「具有高生產力的工作者」都有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他們「做一件工作的速度並非比一般人快十倍、二十倍」。因為發現了這項特性,於是我花費了相當長時間去探尋「究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?」「『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』的本質究竟是什麼?」這些問題的答案。

究竟什麼是真正的關鍵?
那正是本書標題所提出的「議題」(issue)。

「何謂議題」?事實上,關鍵就在於針對「要對什麼找出答案?」這件事情胸有成竹,並且果斷採取行動。了解議題並從議題思考出發,可以讓計畫進度大幅提升,還可防止混亂的發生。看不見目的地的行動會感覺很辛苦,但只要看見終點,力量就會湧現,換句話說,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的目的,正是「議題」。我希望透過本書能讓讀者了解。在「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」中,這個議題發揮什麼功效?有什麼功能?該如何區分議題?以及如何處理議題?

「所謂『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』,究竟要做些什麼呢?」
「所謂論文,究竟要從什麼開始思考起呢?」
「所謂問題解決的計畫,該如何進行呢?」

無論是企業人還是科學家,希望本書能給那些為「總是無法掌握每天工作或研究中所發生問題的本質」而焦躁不安的人,一點提示。

不要煩惱:有時間煩惱,不如花時間思考
「思考與煩惱,究竟有什麼不同?」我時常問年輕人這個問題,如果是你的話,會怎麼回答?
我認為可以說有下述二項不同之處。

「煩惱」是以「找不出答案」為前提「假裝思考」。
「思考」是以「能夠找出答案」為前提,有建設性地真正思考。

思考與煩惱看起來很像,但是,實際上完全不同。

所謂「煩惱」,是以「沒有答案」為前提,無論多麼努力都只會留下徒勞無功的感覺。我認為除了人際關係的問題,像是情侶或家人朋友之間,「與其說找不找得出答案,不如說其價值在於從今以後繼續面對彼此的這件事」之類的問題另當別論之外,所有的煩惱都是沒有意義的(話雖如此,畢竟煩惱是人的天性,我並不是討厭會煩惱的人……)。

尤其是如果為工作(包含研究在內)煩惱,那實在太傻了。

所謂工作,是「為了產生出什麼成果而存在」,做那些「已經知道不會產生變化的行動」,只是浪費時間而已。如果沒有明確認清這一點,很容易誤將「煩惱」錯認為「思考」,寶貴的時間就這麼流逝。

因此,我總是提醒自己周遭的人:「一旦發現自己正在煩惱,就馬上停住、立刻休息。並且培養能夠察覺自己正在煩惱的能力」。原因是:「以你們這麼聰明的頭腦,不只十分認真,而是超級認真地思考,仍然想不明白的話,就請先停止思考那件事會比較好。因為,你很可能已經陷於煩惱了」。雖然,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很無聊,但意識到「煩惱」與「思考」的差別,對於想要「交出有價值成果」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畢竟在職場與研究中,需要的是「思考」,自然必須以「能夠找出答案」為前提。

「不要煩惱」,是我在工作上最重要的信條。聽過我這個觀念的年輕人當中,大多數的人從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而且進入實踐階段,需要花上一年的時間。可是,在那之後,大部分的人都告訴我:「安宅先生教我們的事情當中,『不要煩惱』這一點最深奧。」

本書的思維──脫離事倍功半的「敗犬路徑」
請各位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,冷靜地仔細思考。對於專業工作者而言,所謂有價值的工作是什麼?怎麼樣呢?

我至今向許多人問過這個問題,但是,能回答我明確答案的人並不多。時常聽到的是類似以下的答案:
● 高品質的工作
● 仔細的工作
● 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、無人能取代的工作
這些答案雖然也算部分答對,但都無法說切中本質。

所謂「高品質的工作」,只是將「價值」換成「品質」而已。那麼,一旦問起「品質是什麼?」就回到原來的老問題。對於「仔細的工作」也是一樣,若說「只要是仔細的工作,無論什麼工作都是有價值的」,恐怕有很多人會不贊同吧?最後一個「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的工作」,乍看之下似乎很正確,但請再仔細想想。所謂「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」,通常都是些幾乎不具價值的工作,正因為沒有價值,所以才沒有人會來做。

「高品質/仔細/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」這些答案,其實連問題本質的邊緣都沒沾上。

「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?
就我的認知,「有價值的工作」是由二條軸所構成。第一條軸是「議題度」,第二條軸是「解答質」。以「議題度」為橫軸、以「解答質」為縱軸所展開的矩陣。

「議題」(issue)這個詞,在本書的「前言」中也有提到,但也許有些人並不熟悉。以「issue」的日文片假名為關鍵字搜尋時,也許可以找到的說明不多,但以英文「issue」搜尋,則會找出許多定義。在滿足A與B雙方的條件下才是issue。A指的是「二個以上的團體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」;B指的是「與本質相關或無法清楚分辨是非黑白的問題」。

因此,我認為的「議題度」是指「在自己所身處的局面下,對於該問題要找出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」,然後「解答質」是指「對於該議題度,目前可以提供明確答案的程度」。

價值矩陣的右上象限,涵蓋的內容屬於「有價值的工作」,愈靠近右上方價值就愈高。如果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,所處理主題的「議題度」與「解答質」都必須雙雙提高。如果想要成為擔任解決問題的專業工作者,時常將價值矩陣納入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,工作的價值取決於矩陣中的縱軸「解答質」。而且傾向於對橫軸的「議題度」,也就是不大注意「課題質」。然而,如果真的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,給予一般世間有意義的印象,或者是真的想賺錢的話,這個「議題度」才是更重要的。原因在於對於「議題度」低的工作,無論如何提高其「解答質」,從受益者(顧客、客戶、評價者)的角度來看,價值仍然等於零。

千萬不可踏上窮忙的「敗犬路徑」
那麼,該如何才能達成「有價值的工作」,也就是矩陣右上方區域的工作呢?無論是誰,工作或研究都是從左下方區域開始。在這裡絕對不可以犯的大忌就是「打定主意進行大量工作,朝向右上方前進」。這條「藉由勞力、蠻力往上走,取道左邊以到達右上方」的解決問題方式,我稱之為事倍功半的「敗犬路徑」。

下列這段話很重要,請仔細研讀。

世上大部分被稱為「可能是問題」的「問題」,事實上,幾乎都不是商業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處理的問題。如果全世界被稱為「可能是問題」的「問題」共一百個,則在當下應該要清楚判斷出是非黑白的問題,頂多只有二或三個左右而已。

對於矩陣中橫軸「議題度」低的問題,無論多麼努力而拚命擠出解答,終究不能提高其價值,只流於窮忙而已。這種「只要靠努力(勞力)和耐力(蠻力)就能得到回報」的工作方式(自認為「沒功勞也有苦勞」),將永遠無法到達右上方「有價值」的區域。

另一個變數是縱軸「解答質」,我們也來思考看看。這也是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,一般都屬於在較低的區域。到目前為止,我看過許多人在職場中的成長過程,大多數的情況,都是在初入職場的一百件工作當中,只有一或二件開花結果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emba.hd.org.tw/modules/tadnews/index.php?nsn=27